清明节的小吃——它是网红界的小清新!实在太好吃了!
2017-03-30 小吃培训学校
在享受了几日暖洋洋的春风后,
萌发的艾草又激发了吃货们享受美食的兴趣。
那长在田坎山间的一株株青草,
在吃货眼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个的绿团子。
苏 堤 清 明 即 事
(宋)吴惟信
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
小吃培训
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、缅怀先烈的节日,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,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,看自己的不足,修正自己,带动后人的日子。
清明时节,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。有民俗学者表示,吃青团的习俗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。据史籍记载:春秋时期,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。
清明,采菁草杂米面为耳,谓之青饼。盖青性温,可不热食也。
——《台州府志》
在江南,过去每到清明前夕,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“麦青”,回家捣烂压汁,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,小吃培训包上豆沙馅儿,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,团好入笼蒸熟,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。
有人戏称,看到这些绿莹莹、糯软可口的“小可爱”,让人忍不住咬上一口,清香温柔,似乎能品尝到春天的芬芳草香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春之际在清明,清明之际吃青团,只有能吃到青团,才算是过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初春。青团,也被叫成青圆,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清明美食。
青团
大多数的青团,
外表圆圆的,
就像一个憨态可掬的胖子,
十分可爱
小吃培训学校
青团的来历
广为流传的故事
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时,隐瞒身份藏匿在农民间,当地百姓为了逃过清兵眼目偷偷给他送吃的,就把糯米团染成了绿色,藏在草里带给他。
对于青团的内陷儿,
大家都有着不同的想法,
有的偏爱咸的,
就的喜欢甜的,小吃培训
还有如小编之流,喜欢咸中带甜的。
因此,小小一个团子,竟有着许多种口味。
青团制作
食材:艾草、糯米粉、粘米粉(大米粉)、红豆、小苏打、糖、植物油、开水、猪油
小吃培训学校做法:
1、青汁
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“浆麦草”的野生植物作为青汁的。将“浆麦草”切根,洗净,放在搓衣板上搓出青汁,把浮在青汁上的泡沫去掉,直至漂去苦涩味,后沉淀掉杂质,青汁就做成了。
2、糕团
用糯米粉与之前制作好的麦青汁一起混合拌匀、揉和,开始制作糯米团子,渐渐地,糯米粉从纯白色变成了翠绿色,然后把揉好的绿色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,再把剂子做成一个个碗一样的形状,准备放馅儿。
3、馅儿
自家种的红赤豆加上自己熬制的猪油,青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猪油红豆沙制成,炒豆沙也是个技术活,放入事先炒制好的豆沙馅儿(当然不喜欢甜馅儿的你也可以做咸味的)。
4、蒸熟
团坯制好后,将它们入笼蒸熟,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,小吃培训即可大功告成。
5、美味的手工青团上桌
刚出笼的青团子油绿如玉、糯韧绵软、清香扑鼻、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。
怎么样,
小吃培训小伙伴们学会了吗?
赶快自己动手试试看哦~
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!